OCEF

大西北支教全纪实 -- 感动与思考

OCEF News


作者:陆开济

7.30日清晨。我在孩子们的笑声中醒来。宿舍的地面上堆满了收拾好的行李,阳光铺满的窗前的书桌。门缝中晃过几个身影,我知道是孩子们来送行了。

回想起这段记忆是最美好的。我有时候走在自己城市的街道上看到跑跑跳跳的孩子,像极了他们中的某一个,就忍不住叫出名字。我翻着装满照片的文件夹,我能想起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距离上一篇文章已经有很长时间。原谅我一直没有更新因为我一直在路上,跟孩子们道别后我去了青海湖和西安,欣赏了祖国的大西北。一路风尘,却也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终于扛着堆满回忆和各种特产的行李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一个月的旅途最难忘的不是青海湖的清澈还是古城墙的庄严,而是孩子们脸上荡漾着的微笑。

如今坐在美帝的书桌前。想着百余天之前发生的各种故事。发现自己还能想起来大多数孩子的名字,这些经历或许都被描述的太过主观。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中国乡村教育如同一部高品质的悲情电影。我们有着最好的演员---可爱的孩子们的和兢兢业业的老师,但是情节却让人嗟叹不已。他们或许生活在很遥远很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外人关注,涉足。但是今天,慈善组织与网络的力量拉近了这种距离。我们终于可以在网上和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甚至可以有幸去走进他们的生活。慈善事业的如火如荼,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安慰,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最美好的一面。我们的这个team,也是我从小到大最好的team。然而支教的过程中,感动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教育,慈善本身的思考。

想想是什么成就一个人的生活?是教育。我们的乡村教育正在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但是很多的时候是力不从心。孩子们从不缺好奇心和毅力,他们有着从某种角度来说超出其他环境中的孩子们的更好的生活态度。许多孩子们的情商和智商不比我们任何人差。作为一个九零后,我的爸爸妈妈也都在乡村长大,而如今他们这一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我们所理解的乡村教育的“闭塞,死板,土里土气"的直观印象有很大差别。相反,他们吃苦耐劳的特质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换句话说,我在短短的三周里,我在孩子们中间看到了世界级的工程师,作家,艺术家。他们的潜质或许是整个世界的贡献。而我们除了要提供这种硬件资源比如说暑假,更要明白孩子们需要成长的正确途径,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上。头寨的图书室里也有好几百本书,上至中国古代现代通史,下至各种国外儿童文学应有尽有,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习惯于“看热闹”。可见,读书思想的灌输是非常到位的,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是让人震惊的。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帮助仿佛就停留在如何为孩子提供书,而不是教他们怎么读书。

慈善从未不是仅仅出于怜悯,或是打抱不平。这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出于怜悯的慈善还是为了自己的满足感,很多时候,包括支教前和支教中 ,我自己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非凡的。教育事业是对这个人类的尊重,这是他伟大的原因。而不是“这么爱读书的孩子看不起书呀,好可怜。”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成长。当然基本的硬件设施是基础,但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只是一味的给予,我们要让教育实现它的真正内涵。这就是支教活动的意义,支教是为了孩子们展现更大的世界和更有效率的成长的途径,无论是智商上还是情商上。


















 

 

柴门行 -- Lily 的补记

OCEF News

 

查看更多支教项目相关

 

正如高雷老师描述的那样,我们的柴门之行虽然短暂,但却是非常的充实而愉快,会是我们记忆中鲜活明亮、挥之不去的一笔。

我去年通过网络先后教了两个班 -- 九(2)班和七(2)班,每班都只教了3-4个月,但已跟他们在屏幕上十分熟稔。这次有机会带着女儿终于来到了画面上见到过无数次的柴门中学,也终于看到了并触摸到了那些可爱淳朴的学生们,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

不再赘言,就补充一些我相机里的照片,算是为高老师没有去到的角落补遗吧。

 

7年级的女生们去参观她们的宿舍,看到这些高低床铺,不禁想了我自己中学时代的住校生活。

 

 

在王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他的妈妈平时在家帮他照看三岁的女儿,他的太太在会宁县城工作。

 

 

先来到七年级2班,同学们正在上自习课。以前屏幕上那张张模糊的小脸终于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了!

 

 

女儿跟这些孩子差不多大,看到远方来的同龄人,同学们充满好奇。

我鼓励同学们问女儿问题,他们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文,问了不少关于美国中学的问题,女儿也用中英文做了详尽的回答。

 

 

九年级2班的同学还在等着我呢,我从七(2)班出来,就赶去了电讯教室。先来张大合影。

 

 

Lily老师终于从大屏幕上走下来啦!我也有半年多没给这些孩子上过课了,看到他们也觉得既陌生又熟悉。

 

 

九年级的同学前一周刚参加完中考,已经放假。他们专程赶来学校跟我见面,已让我十分感激。更没想到的是他们还准备了礼物代表全班赠送给我。这是一位同学的家长做的精美剪纸。这位同学送上了他自己的国画作品。真漂亮!

 

 

女儿一激动,送上了美国式的拥抱,小画家也大大方方地接受了拥抱,下面的同学都笑作一团。

 

 

这位秀美的女同学(她就是王小慧)送上了她奶奶亲手缝制的绣花老虎枕套。后来我们还有幸去她家走访,当面向那位心灵手巧的老奶奶致谢。

 

 

好像刚到没多久就要匆匆地离开了,七年级的同学们出来和我合影。看到他们簇拥在我的身边,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真的好小,好让人怜爱啊!

 

 

九年级同学和三位访客在校门口最后的留影。

谢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快乐与能量!

祝福你们,勇敢的孩子们,希望你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永不放弃,越走越远!

 

四川简阳市武庙乡走访报告

OCEF News


6月27日,OCEF的海外义工林霖携子在四川简阳市武庙乡学协调都小桂老师的帮助下,走访了武庙乡幼儿园和武庙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并且家访了4个受助的小学生和一个正在申请资助的小孩。

简阳位于龙泉山脉东麓,西距成都城区大约40公里。早上7点半从成都出发,从G318高速下来贾家镇出口后,又开了大约半个小时,穿过了高明乡,十点左右就到了武庙乡幼儿园。



武庙乡幼儿园

到幼儿园时,都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都老师是幼儿园的校长,也是OCEF的协调员,负责学生的申请和家访。我们去时,幼儿园孩子们已经放假了。所以我们就只参观了幼儿园的教室和基础设施,确实非常简陋。幼儿园有两个属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房屋,土木结购,设有大中小三个班级,大约近200学生。都老师告诉我们OCEF帮助他们翻修了屋顶和铺了操场的水泥地,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操场的活动设施大多已经生锈了,小孩子经常磕碰,很不安全。



这是厨房。老师轮流给小孩在这里做午饭,通常是米饭加一份蔬菜。



这是幼儿园里最好的家具。中午放平了给年幼的孩子午睡。其他大的小孩是趴在桌子上睡的。



这是幼儿园近200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玩具



生锈的滑梯



武庙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

参观好幼儿园,我们就步行去武庙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离幼儿园大约两三百米远。学校的硬件设施确实比幼儿园好多了。我们去的时候,小学已经放假,中学生正在期末考试。



OCEF 捐助的办公桌



明亮的教室。课桌椅是OCEF新捐助的。



学校参观完毕,感谢两位校长的全程陪伴。(都校长,池校长合影)



家访受助学生

付鹏

我们第一个家访的学生叫付鹏,今年他已经上五年级了,母亲的先天性残疾很不幸的遗传到了他的身上。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为了照顾这个家,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山里养鸡种地。微薄的收入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家中的房子是在政府的补助下进行修建的。刚进这个这户人家,看到门口种着依兰花,院子里面虽然既养鸡也种瓜果,可是却收拾地十分干净有序。爸爸妈妈看到我们的到来十分高兴,不停的告诫孩子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阿姨对你的关爱。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路。接着爸爸让李付鹏拿出了这学期的考卷,厚厚的一沓,看来小孩父母对小孩的学习确实很重视,所有的考卷都保留着。我翻了翻,成绩大多都在中上游。或许是先天不足也或许是早早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李付鹏并不像他的弟弟那样活泼,可是却十分有礼貌。他告诉我他喜欢数学更多一些,语文有的字笔画太多,认不清楚。在我们临走的时候,李付鹏的妈妈摘了院子里的依兰花和栀子花送给我并向我挥手道别,让我心里面感到无比温暖。



李洋

李洋的家访是一天走访中心情最沉重的。李洋的家在公路旁边的山坡里,一家四口却是四世同堂,年过八旬的曾祖母,早已失明的外公,患有羊癫疯的母亲,和今年只有二年级的李洋。这个家中没有一个劳动力,靠着一个月每人50元的低保来维持着艰难的生活。曾祖母看到我们来了,远远的就出来招呼我们。进入院子中,看见李洋的外公一边拄着拐杖一边摸索这拿凳子让我们坐下。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子冲着我们傻笑,这就是李洋的母亲,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么热的天气她却穿着挺厚的长裤长袖。直到离开后都老师才告诉我,原来母亲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中,还说第一次看到李洋的母亲表现地这么好。我们离开时,她和老奶奶还出来送我们,给我们合手作揖。李洋比一般的小孩都内向,不爱说话,没有见他笑过,总是皱着眉头,他的成绩不是很好。看着小孩,心里特别地心酸,如果哪一天老奶奶不在了,这一家子怎么办呢?




康勤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三个走访家庭。一看到郑康勤,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问到他成绩如何,他说期末考试还没有下来,但每科应该85分以上。康勤坐在门栏上,手托着下巴,很认真地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然后我进到康勤家里,立刻被一面墙的奖状吸引了,内容从三好学生到各种大赛的奖励应有尽有。这是一个出类拔萃全面发展的孩子,他喜欢看书,喜欢写作,最喜欢语文。渐渐地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孩子给我的感觉不一样,家庭的不幸并没有抹掉他身上的灵气,成绩的优异带给他的自信使得他的眼眸里多了一份坚毅。有时候父亲不在家,他还要去做饭去料理家务。康勤原来在离家附近的村小学习,上了初中就要走很长的路(大约一个小时单程)去武庙中学上学。都老师提议孩子可以考虑寄宿,可是小孩父亲说怕孩子在外面学坏了,不放心。父亲年纪大了,靠打点零工为生。母亲听不懂也不会说话,不能出去打工。 经老师推荐,郑康勤准备申请秋季的资助,现在还不是OCEF受助学生。我问都老师,为什么像郑康勤这样的孩子现在才申请呢?都老师说因为名额的原因,只有当有小孩毕业的时候,才会考虑新的学生。



秀春

下午这两个老师要带我们去家访两个五龙学校的学生家,秀春是这次家访的唯一女孩。家中3口人,哥哥在读高中,母亲智障两年前去世,父亲60岁,靠低保和附近做零工生活。一家人刚刚搬到政府的扶贫房居住。扶贫房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出点钱,住两层的楼房,一种是自己不用出钱,住平房。秀琴住的是平房。秀春的父亲看到我们,就从兜里掏出一包烟,问我们抽不抽,又拿出一个收音机要给我们放音乐。那一天,天气很热,秀琴却穿着厚厚的长衣长裤,满脸都是汗。老师告诉我们她的衣服都是别人家给的。小女孩一直怯怯地看着我们。与我们一起去的叶老师是小女孩的班主任,看得出他很关心小孩,与小孩家人也很熟,一直吩咐小孩暑假要接着学习。



俊辉

俊辉是这次家访的最后一个学生,他的家在山脚下,从公路到他家需要走一段时间。小孩家的后面山头上正在盖别墅。巫俊辉的母亲是个哑巴,父亲在外打工,还有一个妹妹和年迈的奶奶。我们去时,奶奶正在山里挖野菜,知道我们来了,孩子就去把奶奶叫了回来。巫俊辉跟我们见了个面说了几句话就躲到屋里去了,远远地好像看到他在屋里换了件衣服对着镜子梳头。因为天色已晚,我们没有呆多久就走了。



感恩

感谢都小桂老师和叶老师等四个老师一天的陪伴,让我们亲自见证了基金会在当地的影响,了解到受助孩子们的情况。临走时,都老师送给我们四盒当地的李子,说是自家院子摘的,我们怎么也推托不掉,只好让与我同行的大学同学带回去解决了。

今天我们感受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贫困,更多的是热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还有李洋奶奶的坚强。也许这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和不完美甚至让人绝望,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希望,就不会被打倒。谢谢你们,让我再次感受到爱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我的所有和身边的亲人。我希望OCEF能够把这个力量永远传递下去,帮助到更多的小孩。


 

   

支教之那里的星空 - 柴门义工手记

OCEF News

 

查看更多支教项目相关

来了,又走了。

于孩子个夏天我们给们带去了什么,我不知道。

新奥良午后的阳光跳在我的手

我知道我想念柴门孩子们的笑脸,那里的阳光、柏杨和星空了。



·何之谓苦·

来自贫瘠拥挤的大巴山,我以为我见过了贫穷,直到我遇见了柴门。没有自来水,没有进县城的公路,苍蝇无处不在,这就是生活冷冷的面孔。

每天开着苍蝇的玩笑,惊于学校的堂就建在所旁边,感慨于随处都成群结队的苍蝇

离开后,我戏谑着,在没有苍蝇的日子,是怎样的失落和寂寞。

来自竞争激烈的人口大省,我以为我见惯了刻苦,直到我遇见了柴门。孩子们,不论是半小时到3小时山路路程,6点多就提前到学校了。我们才爬起来吃早饭,他们已经开始做作业了。这就是孩子们火热的学习状态。

里的生活不苦。每一天,我一次次地发现这里的孩子面对这样苦,是怎的自若。其生活不就是这样么?苦抑或是乐,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我们来了,又走了。

他们一直在那里。

我希望患了莫名眼疾的亚雪可以找到良医,每天无痛学习。我希望小龙的爷爷,家中这唯一的劳动力能够肺气肿痊愈;放羊娃小龙可以平安长大,追逐他的记者梦。还有小虎、阿彪、翠玲、鹏锦、瑞雪、亚琴、小旭……

每一张笑脸,我一闭眼,就在眼前,伸手可及。

这六十几个孩子,会一直让我们牵挂。

可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让他们永远可以面对生活,再苦,也可以谈笑自如?



·战友感言·

20天,一起在柴门战斗的支教如是诉说他们的感言。

一个夏天,我们远离喧找那个单纯的自我;一个夏天,我,仰望星空,接受前所未有的挑,同一个夏天,我持与忱,得友情与加倍的成小毛



虽然是风风火火的过客,但会宁的那片热土乘载了2014夏天美好的回忆 — 小面儿



84,90,94。人生是一场相遇,谢谢你们让我更勇敢。—璐璐



在那里体到了城市所没有的单纯,快和那一夜星空。小六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内容

 

 

柴门行 -- 高雷

OCEF News


查看更多支教项目相关

打从去年秋天开始给柴门中学上英语口语课起,我和Lily就一直在商量,说什么时候结伴儿去一趟柴门,今年快入夏的时候总算把回国的日子定下来了。我们约好先不告诉孩子们,想给他们一个惊喜。

伏笔倒是早就埋下了——上学期有一课课文讲的是交通工具,我出的口语练习就是给老师设计如何从美国到柴门中学。 孩子们显然对国门以外甚至是柴门以外的世界缺乏感性认识,他们给我指定的路线开头都很笼统:从美国坐飞机到中国然后,从北京坐火车或者坐飞机到兰州!大多数同学兰州也没去过。然而一到会宁,旅途便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你坐公共汽车,到柴门需要二十九分钟!

你等着我们骑自行车来接你,你可以坐后面,也可以坐前面!

曹彦刚家有驴子,到时候拴挂驴车来接你!

最后博采众长制订了最佳旅行方案,会宁到柴门这一段当然是坐驴车!

那天,我和Lily真的就从美国坐飞机到中国,然后从南京坐飞机到兰州,直到从兰州出发疾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时,我们才觉着这一天真的到来了!

 

 

 

瞧瞧:定西,平凉,白银,天水,全是戏文里头的地名啊!

 

 

高速路近旁的绿化还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远山则大多是一片土黄,不见一点绿色。

一路上我的班主任赵老师和Lily上学期的班主任王老师不断打来电话询问,因为通话质量不好,Lily的女儿接第一个电话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爸爸打来的,DaddyDaddy短地用英文聊了好一会儿,其实电话那头是会宁口音很重的王老师,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聊的!几个小时以后我们终于见到了会宁!

 

 

 

一下高速公路,迎接我们的首先是一群闲庭信步的羊!J

 

然后见到了已在公路出口边等候多时的王老师。跟着王老师他们那辆车,我们一路颠簸着,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柴门中学!

 

 

这大门,够气派,比我们想象得雄伟多了!往门里一瞧,那阵式惊得我们赶紧从车里跳下来。

 

孩子们已经列队在门口等候多时了,这是八(1)班的孩子们。

 

 

 

Lily和她的小助教终于与上学期她教的九年级的同学们会师了!

 

九年级的孩子们中考结束已经放假了,他们都是专门从家里赶来的。看杨校长和王老师开心而忙碌的背影。看Lily养眼的侧影(这可是和Lily出行的一大乐子,但似乎得另文专述了)!

 

 

终于见到了我的赵老师和她的小冬冬!冬冬不知道,他在好视通里那奶声奶气的一句高老师你什么时候来呀?触到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彼时的我真可谓是恨不奋飞啊!赵老师的丈夫梁老师也在柴门中学,是个秀才兼多面手,也是我们OCEF的得力助手。他们孩子小,两口子的工作又必须住校,每天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而赵老师却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不疾不徐、认认真真地做着每一件事,我们这一年的合作非常愉快!

 

 

这排房子是办公室和老师宿舍,近有花坛,远有大山。我们在会议室听杨校长介绍情况,喝了刚泡好的热茶,水还挺甜(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里不仅没有自来水,连井水都没有,吃的用的都靠水窖储存的雨水和抽上来的黄河水)。看时间过了十二点,杨校长大手一挥:走,吃饭!

 

这是新建好不久的食堂(站着的是梁老师),里面的漂亮桌椅都是OCEF赞助的!

干净整洁的灶台餐具

 

开朗利索的做饭阿姨。

 

再给添两碗米饭! Lily在作顾盼状J

丰盛的午餐,心满意足的食客。

 

高老师变饕餮,冬冬看傻了!

 

 

网络课堂的教室就在食堂边上,我们可算回了!

 

 

网络课堂的墙报很漂亮,无论是画作还是手工都很精致,还有我在照片上看过无数次的同学们给我做的圣诞卡!

 

在得知同学们午饭后的1:00-3:00是自习时间后,我和Lily真是喜出望外——我们就是带着讨一节课上上的宏愿来的啊!赵老师体贴地告诉我,这两节课的时间都归我了!

 

 

八(1)班!早在那儿守候的学生们没让我走后门,而是几乎架着把我拥到前门,我料到这门里可能暗藏玄机—— 仔细看门上那几个气球!我一脚迈进去,门上趴着个大孩子地一声把气球捅破,里面五彩的亮片纷纷扬扬地落了我一身!

 

 

 

赵老师告诉我,这几天她可是憋坏了,又想告诉学生们我要来,又答应了我要保密。最后她跟孩子们说:过几天可能有个人要来!

我可爱的小脸红扑扑的孩子们!

他们给我画上了翅膀!其实,正因为有了他们,我心才飞翔的啊!

 

 

我满心期冀的突然出现在教室里的那一幕终于没能实现,孩子们早已给我准备了精心制作的礼品。我问怎么知道来的是我,他们众口一词地说是听班上那个外号叫算命先生的同学说的,再问这位算命先生,他摇头晃脑故作高深地说:天机不可泄露!(我怀疑,是我们组织内部出了问题,果然,后来这个南姓叛徒终于被我捉拿归案!)

 

坐在倒数第二排最左边的曹彦刚显得有些不安,因为老师到了也没坐上他家的驴车。其实为了把驴车弄过来他还真是想了好几个方案。下课后他问我:老师,要不我骑自行车带上你去兜一圈?

同学们给我准备的礼物真可谓五花八门,有自家树上摘的杏儿和野樱桃、自己绣的小鞋垫儿、纸做的手工、自家种的小米、还有各色各样的零食和小玩意儿,有个孩子专门从家里抱来这只戴着项链的小花猫!

 

 

 

 

我美美地、痛痛快快地、酣畅淋漓地、在教室走过来走过去地上了一节口语课!——还是面对面舒服啊!我和孩子们边上课边互诉衷肠,边互诉衷肠边上课......

这个小记者拍了无数张照片。

 

 

孩子们一致要求我表演节目。我一回国就重感冒基本失声了,可哪里还顾得上那许多!冒着毁三观的危险,我捏着嗓子给他们唱了一段京剧,立时把他们都唱愣了——也许是觉着教英文的老师唱京戏太令人纠结,也许真的是唱得太难听了?!我赶紧说:我们来学唱英文歌儿吧!

正学得带劲儿,Lily老师过来了,孩子们就高声唱着问Lily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ago? ……

…….

 

看出来最左边的和坐着穿校服的这俩小帅哥是一对儿双胞胎吗?如何辨别我们有神器的!

 

两小时飞快地过去了,孩子们该上正课了,我们也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去走访几家接受OCEF赞助的同学家。

Lily和女儿跟着王老师踩着土路走在前面,看Lily的步伐多么沉稳!

 

我跟在后面一路随意抓了几个街头小景:

 

这户老奶奶是专门住在镇上照顾孙女生活的。学校一顿中饭是五块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自己做饭吃可以节省不少。他们住的这家房东照顾他们困难没有收房租,老奶奶平常就帮他们照看一下院子,大家的日子过得虽然简单却挺温暖。

 

 

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这样的太阳灶,王老师是热心的解说员。

 

 

炕上颜色很鲜亮,小助教的笑容也很靓!

 

孩子的爸爸告诉我:左边那个是华主席!(我后来总算说服他相信那是周总理!)

 

 

这就是水窖,当地人赖以为生的水源。水是这么打上来的。

 

 

路边的胡麻。

 

 

在回学校的途中行至这片玉米地,Lily的高跟儿鞋在这窄窄的田埂上经受了空前的考验!只听她发出轻声的惊叹,但并没有丝毫的慌张。她摇曳着,双手舞蹈着,始终保持着她一贯的优雅。

 

 

胜利在望!

Lily 注:我那天踩着高跷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 …. 彼时全然没有哼一曲乡居小唱的浪漫,一心只想着千万千万别失足落入“深渊”!摔个狗啃泥事小,落个外来教师不接地气的笑柄,多有损俺们OCEF的国际形象啊!幸好,纵然一路险象环生,却始终没有发生坠崖事件,总算安全抵达终点。我也很想借机吹嘘一下自己出众的平衡能力是来源于多年的舞蹈训练云云,但其实 -- 我没有跌倒完全是因为有一位女同学一直紧紧地跟在我身后(照片上的那件粉红衬衫),每次我一摇晃,她立刻伸出双手扶住我的腰帮我稳住身子。我真的是被她扶持着走完了那一程长路。我会永远记住背后那双温暖的小手,我会永远记住那个清新质朴的名字,王小慧。)

 

 

柴门中学,这美丽得几近壮观的校园,我们就要和她告别了!

 

 

同学们紧紧地抓着我,抱住我,我低下头,使劲儿忍住不让眼泪流出来!

 

再见了,我亲爱的孩子们,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笑靥!

 

车缓缓地开出校园,最后留在我们眼中的,是小冬冬飞来的那深情一吻。


   

页 67 总共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