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F

OCEF联合HELP为西昌为民小学捐助课桌椅

继2010年帮助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山区的为民小学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后,OCEF再度与HELP(Human and Environmental Linkage Programme)合作,给为民小学捐助了50套双人桌椅,让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为民小学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常年以来都是 2-3名学生共用一套课桌椅,对于教与学都造成了影响。OCEF与HELP捐助的50套双人课桌椅,虽然仍不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课桌椅需求,但可以很大 程度地缓解学校课桌椅短缺的状况,改善该校的基本教学条件。OCEF也将继续关注为民小学这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教学的帮助。更多信息和 图片,请点击:https://www.helppanda.org.cn/shownews.asp?autoid=68

 

OCEF将资助建设山西麻田小学心连心图书室

秋冬严寒,书香温暖
——OCEF将资助建设山西麻田小学心连心图书室


在风景秀丽的山西左权县麻田村,有一位爱读书的热心村民张小宝。张小宝把自己的住房用作村里的图书室,但由于老房子地势低、潮湿,不利于图书存放,他于两年前决定重建心连心图书室。无奈由于资金短缺,图书室在完成三面墙的修建工作后,不得不暂时停止。日前,OCEF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决定捐资56250元,帮助张小宝填补图书室重建的资金缺口,完成心连心图书室的全部工程建设,为当地的学生和村民提供一个免费读书和交流的文化场所。 

张小宝从小热爱读书,相信知识给人的力量,在过去的15年中,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一起投入图书室的建设,不仅慢慢增加藏书量,更是积极把知识传播给村民。他简易的图书室,曾激励失恋的男青年走出阴霾重新生活,帮助受伤的女孩在家读书不断学习,还鼓励失意的母亲坚强勇敢继续生活......张小宝是村里的万事通,而他的图书室则成为了麻田村村民心灵的港湾。 

建成后的心连心图书室,除了改善藏书室和预览室,还将包括厨房、饭堂等简单的配套设施,以方便学校的师生以及周围的居民来读书。图书室将更好地为麻田村村民服务,把书香散播到乡村的各个角落。

 

给捐款人朋友的一封信 (2010年秋季募捐宣传材料)

亲爱的捐款人朋友:

时值中秋,OCEF(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祝大家阖家安好,工作顺利。在您的关注和支持下,OCEF已在过去的18年间资助中国乡村学童逾37,000人次。正是您的慷慨解囊,使得数以万计的中国乡村贫困学子得以在崎岖求学路上追逐他们的梦想。

今年9岁的李珍是他们中的一个。就读於中国山西省广灵县望狐九年制学校三年级,李珍生长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乡村贫困家庭—单亲无外援丶长者顽疾缠身丶幼童无力耕作。在同一所学校,有81名有着和李珍类似困境的学童得到OCEF助学金项目的资助。

“有了OCEF的资助我才能上学”,今年夏天李珍对前来探访的OCEF代表这样说。或许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一句普通得难以引发情绪波动的话。但这句平淡如水的话背後,凝聚了一个孩子的梦想和严峻的现实。这句话轻轻地从孩子口中吐出,源於你我的不懈努力和OCEF的庄重承诺。

李珍所在的山西广灵县是OCEF最大的助学金资助点,就读於47所学校的304位学生分别接受OCEF助学金项目和奖学金项目资助。OCEF正筹划在类似拥有大批受助学生的地区推进综合资助项目。受助地区的学校和学生将不仅得到OCEF的经济资助,而且还会有相应的图书支援和杂志寄送。OCEF的目标不仅仅是减轻孩子们的经济困扰,OCEF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多方位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关注贫困学童的同时,OCEF意识到学童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教师的付出。早在2006年3月,OCEF就已开始资助默默付出的山村民办教师。王正龙老师是甘肃省古浪县新堡乡崖头小学的一名教师。妻子去世後,王老师每月人民币500元的工资是这个5口之家唯一的经济来源。OCEF教师资助项目向王老师及其他受助民办教师提供每人每学期人民币1,200元的生活资助。OCEF不但在经济上给予民办教师支援,而且向有需要的民办教师提供教学培训。请向这些为中国乡村教育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民办教师致敬。教师的称号,你们当之无愧。我们不会忘记!

积极推进各个项目之时,OCEF在2009年遭遇到因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严峻的募款困境。OCEF同仁深知泉断水竭之理,中断一时的资助可能会令许多孩子的人生梦想干涸。2009年,通过大力缩减行政支出(仅占全年支出的1.61%),OCEF支援中国乡村教育一如既往—这是我们的承诺与实践。

•     资助1-9年级学生4,855人 (中小学助学金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33.7%)
•     资助高中生1,068人,大学新生118人  (奖学金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40.73%)
•     资助教师171人 (教师资助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7.77%)
•     筹建学校3所 (建校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11.1%)
•     资助和建立图书室30间 (图书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0.67%)
•     编写并免费寄送《乡村少儿》杂志14000份(出版读物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1.18%)
•     实地走访受助学生1,494名,图书室28间(监察项目,占2009年支出的1.04%)

圆月照山乡,天涯未相忘。您对中国乡村教育的关注是我们坚持的源泉。一点烛光能照亮茅屋,千万点烛光则可照亮夜空。善款有源,薪火相传,我们期待您继续支持OCEF2010秋季募捐,资助教育。

 

梁敢教授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会长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八日

   

四川马边苏坝中学2010年秋季助学金发款完成

四川马边苏坝中学2010年秋季助学金发款完成

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中学的资助项目从2004年开始,至今累积资助学生150多人次。目前在资助的学生有6人。

下图为协调员进行2010年的秋季发款照片,照片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协调员万小琴、学校代表杨胜容、受资助学生吉候尖尔、阿巫西尔、曲别阿子、刘薇、吉则弟丁、立培阿罗。

 

走访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

访定陶留守儿童学校

(作者:定陶图书协调员丁姐)

昨天我和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的义工去了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它成立于2004年,是菏泽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努力。这方面定陶确实做的不错,这所学校位于定陶县东王店刘楼村。现有儿童207人,近180名儿童是留守儿童 。他们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内花草繁茂、环境整洁。

一走进学校大门,我就被它的文化氛围吸引。最先吸引我的是映入眼帘的文化墙,上面用毛笔书写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要人人会背。在校园西侧有一片小树林,校长刘传玺同志予以了充分利用,开辟了树林文化,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走进树林文化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高大的白杨树下设置石桌、石凳,这里就是学校的读书角,是孩子们开展快乐阅读和进行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场所。

学校现在图书近4000册。虽然它的图书室是由一间车库改造而成的,但这里却是我几乎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中小学后发现的图书利用最好的学校。厚厚的几摞借阅本详细地记录每个同学的读书轨迹:从低年级喜欢看的画本、注音故事,到高年级同学借阅的古典名著,它反映了学生成长的历程。

为提高和促进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学校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检查。每个月都要举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获奖的孩子会得到图书或文具的奖励。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而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作文技能和其他学科的拓展,使孩子们在历次的竞赛中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

读书角东侧的墙上是用瓷砖粘贴的美术墙,上面全是孩子们的涂鸦。画的笔法虽幼稚,但充满了童趣。那小熊、小狗、小羊都被注入了思想,个个憨态可鞠。那些在墙上盛开的花儿与高大的杨树交相辉映。让我除了赞叹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觉。读书角的西侧的树下放置了很多打了田字格的石板。这儿就是学生的书法林。每个学生一块石板上面都编了号码。孩子们课余时间就用粉笔在石板上练字。练字的内容一个星期一换,每个周末要进行评比。我看到孩子们吃过晚饭有的拿了书本坐在林下大声的朗读,有的就蹲在自己的石板前一丝不苟地练字。每一笔每一画都写的极为认真。我看到他们今天练习的是八个字“学好知识、报答家庭”。刘校长说,光是教导孩子们学好知识报答社会、报答祖国太大太笼统。而家庭、父母都无法报答的人也就谈不上报答社会。之所以教孩子们这些,让孩子们永远铭记父母之恩,让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慢慢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而校园里几个侧门上刘校长自己撰写的对联也无不反映了这一理念。

更难得是这些石桌石板是校长刘传玺先生为了节省费用,自己骑三轮车从嘉祥的山里带来的。刘校长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头发花白、面目慈祥。尤其是他看到学生们时眼里蕴含的笑容,勿需多言就让我认定他是一位执著奉献、大爱无私的好老师。交谈中他言语确实不多,但是句句不离学校的发展与孩子们的教育。他的朴实与真诚,还有对待留守儿童的耐心以及他的办学理念把我感动的几乎想掉眼泪。

校园的东侧是餐厅和学生宿舍。孩子们实行分餐制,干净卫生,伙食也不错,有专门的生活老师为他们服务。宿舍里安有空调、蚊帐和凉席全是学校提供的,每个寝室里都有生活老师陪住。一至二年级的孩子们的衣服也是老师来洗。

在走访中问到的孩子们都说在这里学习和生活都非常快乐。校长象个慈祥的爷爷,其他老师也都非常亲切温和。学校里开设了十几个兴趣小组,有读书小组、乒乓球小组、剪纸小组、美术小组、书法小组等等,几乎每个孩子们课余时间都会找到自己钟爱的活动。这些活动极好的分散了他们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在校园里碰到的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有礼貌,看到我们会主动问好。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全然没有在报上看到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他们几乎都会把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做为品德修为的第一位。他们会经常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借机让父母看看自己日渐长进的书法。每个月的休假时间会陪爷爷奶奶干点活,陪老人聊聊天。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言谈话语中充满了自信。这个学校前不久我曾来过一次,当时我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进行阅读分享。没想到孩子们竟然还记得我,纷纷喊我老师,把我叫的心花怒放。他们一点也不怯生,围着我们,看我们拍照。

我们非常感慨,没想到一个乡村小学能办的这么好,刘传玺校长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是教育界的一颗奇葩。

   

页 79 总共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