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F
【公告】曹梦珲,顾莹担任募捐组副组长
曹梦珲自2010年正式加入基金会,主要主持纽约当地募捐活动和OCEF corporate fundraising事务,对OCEF的募捐和发展工作非常热心和投入。
顾莹2011年加入基金会,主要从事网络募捐宣传工作,在募捐组内部负责新人协调和培训,工作热情高,敬业负责。经募捐组组长张东升推荐,会长魏庆泓批准。曹梦珲,顾莹担任募捐组副组长。
非常感谢曹梦珲和顾莹勇于承担更多的职责,共同推进基金会的发展。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2010年7月,美国捐款人fang wang特别捐款600美金,是她儿子生日聚会上募集的。希望图书室可以命名为"昍暐",推荐四川通江花溪的5所村小,还是和大巴山生态协会合作。
2011年暑假Fang Wang准备带她的两个孩子走访花溪,看望当地的孩子。她给我传了一张大儿子的作品。这是去年美国一个"我们一起可以做到...."的项目,她的两个孩子 都写了文章,画了画,关于给OCEF的捐赠。都得到了奖励,这是其中的一幅画,很可爱。我猜想是根据网上农村图书室的照片画的。后来因为高铁事故,他们没 有成行。
今年7月,wang fang带着两个儿子,走访花溪他们当年捐助过的学校,大巴山生态协会的小张陪同。天气很好,没有下雨:)wangfang开始还很担心天气情况。
这是老大的作文:
巴中乡村学校纪行
刘方昍
今年暑假我妈妈带我和弟弟去四川巴中的乡村。我们的火车一到巴中,, 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赶紧去乡下。但是,我妈说第二天才能去, 我很失落。第二天我很早就醒来。我们到汽车站去买票但是太晚了,票都卖完了。我们只能坐出租车去。我们到了山底以后,张叔叔就开车来接我们了。
张叔叔开车带我们上山,山路很陡,坑坑洼洼的。我们到了三个村共用的路,路上的坑有30厘米深。我们必须下车走。三个村子,谁也不愿意修路, 简直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过了这条路以后, 我们就步行去第一个学校。炎热的太阳快把我给烤熟了!学校的老师在路上接我们。他姓刘,跟我一个姓,耶!
我一到那学校,第一个印像就是个大沙漠。操场应该在的地方是一堆沙子。叔叔告诉我们这是用来修前面的路。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兵山村小学。我一进到教室 里就看见三列桌子和椅子,每个椅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孩。三列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老师也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年级的板书。我觉得老师真行,每天早早 起来,给孩子们教课,还给他们做饭吃。孩子走了以后,老师不走,因为他就住在学校里,真辛苦。
我们先参观了他们的图书室。图书室里有很多书, 成年人书和儿童书, 因为村子里的大人们也来借书看。我们捐的钱也用来买了不少书。我看到了用我弟弟和我的名字命名的爱心图书室的牌子。刘老师给我们看了图书借阅记录。他记得很认真。
然后我们回到教室。我弟弟讲了我们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讲完以后, 我就开始给他们教英语。教室里的学生很专心,我教的每一个英语单词他们都仔细听着,好像一个字也不要忘记。教完以后我们给他们展示一些带来的礼物,他们每 个人都赶紧上来看一下,非常好奇。特别是对乐高积木非常感兴趣。
我们离开小学以后就开车到叔叔家吃午饭。他们家养了很多动物,有猫,鸡,狗,和猪。我弟弟非常喜欢这些动物,特别是小猫。吃完午饭我们就走路去第二个学校,走马村。
我听说那个学校原来是破破烂烂的,快要关了。但大巴山生态协会救了这座学校, 为他们带来了很多慈善组织的捐助。现在非常大和干净, 是巴中地区最好的村小。我也听到他们的老师在这里教了28年了!而且,因为他把全身心投入到学校,他的二儿子就早早得退学,现在还恨着他。这个老师真伟 大! 这个学校大多数是女孩,所以在互动活动时, 我觉得他们有点害羞。
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很不容易!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比他们幸福得多。我希望能继续帮助他们!
2012年7月成都第六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
2012年7月25-28日第六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在四川成都举行,为期4天。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刚刚起步的实验教师,课程重在掌握开展儿童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儿童诵读的理论与实践;图画书的讲述和教学;群文教学;班级读书会的组织和整本书的教学等。本次培训OCEF得到了心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给予了4个全额奖学金和4个半额奖学金名额,还有宁夏海原的6个名额,加上湖南平江、会宁韩集的种子老师、工作人员及成都义工,共19人参加了本次培训。7月26日晚上,OCEF选拔出的种子教师和传美等19人一起座谈交流,大家分别介绍了自己学校目前在阅读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且讨论和互动,彼此取长补短,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交流。
老师们回家后,纷纷写来了感想:"从教十多年来,我们都是依着课本教学,机械地应付应试教育。""几乎没有考虑过语文课本的局限性,没有深思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单纯注重儿童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忽视了对儿童意志、信念的培养。"等等,以及我明白了"态度决定一切。""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童年没有起跑线。""幸福育人,育幸福人。""决定我们给予儿童的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等教育理念。我一定会把这些理念当作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引导学生。
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成为真正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2012年8月18日,我应邀到北京参加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暨协调员第一届年会,与来自各省市的协调员、义工及基金会的各位负责人,共同见证基金会成立二十年来的助学之路及取得的成就。回顾自己担任基金会协调员十余年的经历,颇有感慨。
2001年6月,在金华市人事局领导的牵线下,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在婺城区沙畈乡设立资助点,资助该乡来自贫困家庭的在校中小学生。我有幸被聘请为基金会的协调员,负责调查落实贫困学生,并接收和发放资助款。
2001年10月,首批22名贫困学生的资助款如期收到。沙畈乡中小学非常重视资助款的首次发放工作,组织召开了隆重的资助款发放大会。大会特别邀请了当 时婺城区宣传部领导、教育局领导和沙畈乡党委书记、乡长,并请各级领导讲话,受助生代表及受助生家长代表也相继发言,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进行了专门的宣 传报道,当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从2001年至今,春夏两季,基金会总是及时把每位受助生的资助款邮寄来,至今总数已超过10万元,先后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已有100多位。每次资助款发放 仪式上,我总要激动地对受助生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海外叔叔阿姨们的一片希望。”作为协调员,我不忘自己的使命,把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告诉他们,并 按基金会的要求,努力把协调员工作做好。
每隔两年,基金会就会派几名监察员来到我们沙畈乡实地监察,至今我已接待了四批监察员。他们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让我深深感动,他们从不接受我们的吃请,也 绝不接受受助生家庭的一点点小礼,不畏辛劳,仔细调查并记录每位受助生的情况。记得有一名受助生住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当年还不通公路的小山村,我劝他们就不 必去了,但两位监察员却不畏路途劳累,硬是徒步十余里找到那个小山村,走进那个贫困学生的家庭。
还有一件事让我特别难忘。那是2002年春节前夕,来自京城的一名小伙子监察员,他自驾车千里迢迢来到我们山区,见到我和校长后,我们原安排他休息一下, 第二天再去受助生家,但他不顾一路风尘和疲劳,硬要在当天就去走访。我和校长只好坐在他车里,准备先就近走访几户,但没想到,由于山道崎岖不平,他的车在 一条叉道上与另一辆大车相撞了,他的小车当即被撞翻到路边的稻田里,我们三人都亲历了惊魂的一幕,还好落差不大,有惊无险。但稻田里正好有一个小女孩,她 被突然冲下来的小车吓晕了,她的两条大腿被压在了车底下,匆匆赶来的村民一起帮忙才把小女孩救出来,然后马上送到城里医院抢救。突然的事故,让我们在这个 春节很不安宁,等处理完这起事故已是第二年春天。每每想起这起事故,我还是深感幸运,要是在大山盘旋公路上发生,那当时我们三人就都没命了。
十余年协调员的经历,让我走遍了沙畈乡大大小小六七十个村庄,熟悉了各个村庄各个贫困家庭的情况,熟悉了每座山峦、每道山弯、每条溪涧,尽管交通不便,路 程遥远,有时还带有危险——曾遇到过山石从身边滚过遇到过溪水漫过大腿,但我还是非常乐意。每每想到把基金会的温暖送到了偏远的贫困家庭学生手中,送到贫 困家庭成员的心中,把海外华人情系祖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落到实处,我就感到非常的满足。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十余年来对沙畈乡贫困学生的大力资助,已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许多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金会各位领导、成员和海外华人的无私奉献,在沙畈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正在开花结果。
浙江金华协调员 周胜明
2012年8月
2006年我大学毕业以后,又回到了我的家乡,一直在甘肃省会宁县柴门初级中学工作。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全都是农民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觉得很快乐,我爱这些孩子。
在这短暂、平凡而又充实的教学生活中,我坚持“爱岗敬业、好学上进、以人为本、育心为心”的工作理念,在最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我快乐地与学生共同地成长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OCEF。那是去年4月份吧,为了搞好学校的广播站,当时我正在摆弄我们学校的自动播放系统,校长说有海外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我们学校,对我们学校的校报比较感兴趣,让我去和他们打个招呼,交流交流,这算是我和OCEF第一次结缘吧。
到了马上放暑假的时候,校长说海外基金会在吉林有个阅读夏令营活动,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锻炼锻炼。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像那些老教师说的,教一辈子书不一定 有个出去学习的机会,年轻的时候忙着找对象,结婚生子。等成家了,立业了,家里一堆琐事,也就不想出门了。但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只有自己的走得多了,看得 多了,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尤其是我们西部落后山区的学生。抱着这种取经学习的态度,我毫不犹疑就答应了校长。
我和来自山东、贵州、河北、宁夏的其他几位老师,以及基金会的同志在北京汇合后就去了四平,在那里开展了为期一个多礼拜阅读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才基本 上了解了基金会的方方面面,更和基金会的同志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我觉得基金会的工作既平凡又伟大,于是我有了一种也想做点什么的冲动。
今年四月,通过基金会的刘秀同志介绍,我以一名协调员正式加入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但是从根本上说,我对基金会并不是很了解。当我看到《关于举办OCEF20周年庆暨协调员年会的通知》时,我很开心,也非常幸运参加了这个活动,本着了解 和学习的态度,听了听老一辈协调员的工作经验,工作感言。更让我开心的是遇到了像李竟、周忠民、林忠民、周胜明、张福林、赵德琴等老前辈们,让我以后的工 作有了新的航标。
甘肃会宁协调员 梁富钱
2012年8月
页 73 总共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