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F

2017年7月心和VIA社会创新之旅回顾

新闻动态


真实一刻 Moment of Truth 2017年7月心和VIA社会创新之旅回顾

- 马南


受心和基金会邀请,2017年7月,我和来自国内其他6家NGO的6位伙伴一起,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了一次由VIA(Volunteer in Asia)主办的ESI(Exploring Social Innovation)-探索社会创新的活动。

这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7日到26日,是正式主题活动部分,共17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参加了以社会创新为主线,包括了系列参访和挑战任务的活动,除我们7人外,其他年轻人来自缅甸、伊朗、巴拿马以及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第二阶段,是特意为我们7位另外安排的走访和交流活动,更多地关注于NGO组织如何在社会创新中发挥作用。

从7月15日落地碰到来接机的VIA志愿者开始,直到7月31日早上与他们依依惜别,16个日夜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每每回顾,仍然有许多细节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

友善的一刻

7月17日上午


7月17日上午是正式开营, 4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寻宝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单中多项任务,取得最高分的队伍获胜。我们小组先进行了认真策划,由于我的脚伤(出国前我的左脚脚踝因为一个小意外骨折了,我是打着软石膏来的美国),选择就近完成部分任务,主要是按照清单要求向他人询问一些与旧金山或者社会创新有关的问题,并拍照留念。就在酒店大堂里,一个可爱的英国小男孩和他的爸爸,以及一位美国南部来的大叔十分友善地回答了我的第一批问题,我发现对普通人来说,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我继续寻找合适的人员,先报以微笑,做自己介绍,说明我们的活动,一旦对方回应,我再抛出问题。没想到,接下来非常顺利,先是笑容甜美的酒店前台姑娘,再是酒店餐厅里来自中国上海的小伙子,虽然很忙碌,但他们都抽空热情地回应了我的请求,让我信心大增。想到主要任务是要向当地人了解对旧金山的一些想法,于是我走出酒店,寻找新的答案。沿途我继续向路人提问。每个人都非常友善,无论能否回答我的问题,都向我报以微笑。我采访了法院警卫人员,晒太阳的建筑消防工程师,在地铁入口处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在联合广场遛狗的中年男士,最热情的是一位在联合广场旁边维护治安的社区警察,不但回复了我的问题,还跟我介绍了旧金山好玩儿的地方。在我拿出手机跟他合影后,他也拿出了他的手机跟我合影。第一天,我充分感受到了旧金山这座城市的多元,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热爱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对陌生人也展示出了充满友善的包容。

欣慰的一刻

7月18日上午


7月18日上午,我们去参观一家名为Delancey Street的机构。我们事先了解到这是一家以自助、自理、社群的方式,帮助刑满释放的犯罪人员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从而重新走入社会的公益机构。整个园区一幢幢小楼错落有致,红砖铺地,绿树鲜花掩映,游泳池波光闪闪,据说都是这里的学员亲手所建。接待我们的并不是什么负责人,而是两位已经“毕业”的学员。他们就随意地坐在礼堂舞台的边上,和我们坦诚地聊着自己的经历,他们都是经过2年学习获得了高中文凭,并分别有了一技之长。目前他们留在这里继续工作,帮助辅导和协调新成员。讲述过程中,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成为这个社区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随后的参观中我们看到有多间汽车维修、裁缝铺类的工作坊,供大家学习不同的技能,颇有名气的对外营业的咖啡厅和餐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社区学员,他们边学习边工作,获得积分赚取在这里的生活费。还看到很多的创意作品,特别是圣诞树,据说2016年就卖出了几千万美元。除了学习,成员们在夜晚和周末还自行设计安排了更多丰富的集体活动,帮助自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重塑自信。在这里看到的每一张笑脸都让我们替他们感到欣慰。我们也意识到,社群、自理、互助、购买者即捐赠者等这些理念与方式可以让很多公益行动持续地更久,因为他们可以让执行者、参与者、受益者融为一体,激发大家追求自尊、自立、自主的意识,从而产生更多自觉自发的持续改善的行为。


幸运的一刻

7月20日下午


7月20日下午,我们前往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参观。这真是一座美丽的校园,蓝天白云下的红屋顶,高大的棕榈树,软软的绿草坪,耸立的胡佛塔,静谧的长廊,肃穆的教堂,热情的爵士乐队,咖啡馆和书店前一排排的自行车,都令人流连忘返。在进行了一系列参观后,VIA给大家安排了一项有趣的活动:回形针换礼物。我们两人一组,要在40分钟内用一枚回形针尽可能和其他人换取更大、更有价值的东西。我和来自缅甸的帅气大学生Toe分到了一组,反正我的脚走不远,我们就在通往学校图书馆的回廊边上“守株待兔”。我们运气不错,很快就换到了一些东西。不管价值如何,能得到回应和支持,我们就觉得很开心。这时,前方走来一位白发苍苍,但身材挺拔、步伐坚定的老先生,很符合我们预设的标准。果然,在听明白我们的请求后,老先生问我们:你们能不能等我五分钟?我马上就拿东西回来跟你们换。于是我们就安静地坐在回廊边上聊天等待。几分钟后,这位老先生真的回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拿着一个斯坦福的小熊,和一条斯坦福的毛毯,送给我们。另外,还附赠一张5美元星巴克优惠卡。最重要的是,老先生让我们回去问领队2个问题:斯坦福大多数建筑的屋顶为什么是红色的?棕榈大道两旁究竟有多少棵棕榈树?并指导我们说,如果领队答不上来,你们可以让她给你们加分。我们听完了老先生剧透的答案,忍不住问起老先生的身份。他拿出了名片,原来是斯坦福大学某一学院的前副院长,难怪他说他曾经在这里办公很多年。老先生和蔼的笑容,风趣幽默的话语让我们差点忘记了规定的集合时间。再见时,老先生笑着祝我们好运。夕阳斜斜地照过来,他的白发闪着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大家分享总结时发现其实每个小组都碰到了幸运的事,看来,只要有勇气去突破,人们的运气总不会太差。

心意相通的一刻

7月20日晚上


参观完斯坦福大学的当晚,我们7位NGO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留下来,与REAP(农村教育行动项目)团队成员进行一次关于中国乡村教育的交流。进入会议室,坐了不少人,除了在4月份环县担当者行动中已经结识的Scott教授、廖老师外,还有心和基金会的负责人刘昕老师,以及REAP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包括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几位博士生,和湾区当地一些热心于公益的华人以及两位参加过芳草园担当者江西图书角建设活动的小姑娘。面孔中只有两位老外,Scott教授和他的一位年轻的女同事,他们分别用中文介绍了在中国进行的农村小学阅读项目评估结果,以及在陕南试点开展的农村早教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几位成员抛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Scott教授和他的成员们也一一予以耐心的回复。之后大家一边享用美味的中餐,一边交流了不少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感想,一致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合作,以更科学的方式,同时从上层和基层共同推动阅读项目和其他更多的教育项目,这将是真正影响中国未来竞争力的大事。这一刻,无论国籍,无论年龄和背景,我们心意相通,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突破的一刻

7月24日晚上


这次社会创新探索活动,VIA设计了清晰的主线,除了参访安排外,其他活动也都是围绕了解社会创新和如何实施社会创新的相关理念与技能展开的学习和练习。因为社会创新必须要向他人宣传,召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所以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学会讲好故事,经过6天的系列学习和练习,我们每个人要在24日晚上完成不少于3分钟的一段V-Talk。用英语做公开演讲让大家都有点寝食不安了,甚至做好打算,不行就用中文讲了。感谢VIA的几位虽然年轻但是非常耐心且富有经验的辅导员,他们帮助大家提前练习,并对故事设计给出了有效建议。我们自己也互相打气,毕竟谁都不想轻易放弃战胜挑战的机会。24日晚上,由三位姑娘担任的主持人以搞笑的出场方式拉开了活动序幕,而第一个演讲者Isooda以其创意十足的表现方式让大家开怀大笑,这让其他演讲者们都不由地放松了下来,随后沉浸在伙伴们分享的小故事中,或是成长经历,或是创业故事,有的看似轻松实则令人深思,有的不免令人唏嘘感动。终于依次轮到了NGO的几位伙伴,来自心教育的雯瑾用几张图片配合简单语言和肢体动作介绍了她以运动员精神坚持从事公益的经历;来自益微的晓雯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讲述了她那场特殊的乡村校园婚礼;来自天下溪的邱璐原本是最紧张的一个,但是她很快就通过虽然不太流利但是充满智慧幽默的英语把她丰富的公益经历和深入思考展示给了大家,学愿桥的霭伦用流利的英语分享了她关于激励乡村教师的想法,兰帅娓娓道来萤火公益基金成立的背景故事,游昕通过两位乡村教师的故事介绍了担当者的公益理念,我则是讲了二十多年前自己和母亲的一段往事。演讲结束时,灯火闪烁的旧金山已经沉寂下来,会议室内的气氛却仍然热烈,很多人心绪难平,在回味或交流听到的故事,也在为能够突破自己顺利完成挑战而兴奋。

有味道的一刻

7月25日上午


7月25日上午我们走访了一家地处远郊的专门为旧金山处理生活垃圾和家庭建筑垃圾的机构-Recology。在会议室听完有关Recology的工作范围和垃圾回收处理过程的介绍后,我们就换上防护服去参观垃圾处理过程。整个垃圾处理场占地面积很大,里面有好几座小山包,有一片山坡上摆放了很多从垃圾中收集出的“艺术品”,分拣、再加工和压缩运输的集中处理区域在另外一个山头上,还没走上去时,就闻到了相当强烈的味道,但是我注意到大多数现场工作人员和陪同我们参观的人员大都没有带口罩,陪我走在队尾的年轻姑娘笑着说她习惯了,而且主要还是因为人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导致原本集中处理不可降解物的区域内多了很多厨余垃圾,才产生了这么大的异味。一路聊下来,我了解到她从东部到旧金山5年了,主要工作是自由家具设计师,每周会来这里几次做志愿者。从中心区域出来,路过一小片树林,我们看到松树下几只形态各异的鸟悠闲悠哉地呆着,过来一位工作人员大叔介绍说这些鸟儿都是他收养的,主要用于驱赶来偷食的海鸥。他还特意举起他最爱的一只鹞鹰给我们表演。之后,我们来到Recology的艺术坊,这里的艺术总监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新奇的艺术品,100%来自回收的垃圾,其中用废磁带做的绳子和门帘得到了最多关注,还有一件巨大的用很多防水面料的旧工作服改造的汽球衣,让大家打起了排球,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不断发现惊喜,角角落落,到处都是变废为宝的艺术品。此时,大家应该已经忘掉了刚才难闻的味道,心里变成甜蜜的味道了吧。


成就满满的一刻

7月26日上午


十天的活动非常充实,我们进行了同理心训练,了解到不同机构在社会创新中可以发挥的作用,随后大家自由思考提出了很多社会问题,经过自主选择式投票,最终选定了四个主题,并按兴趣把人员分为四个小组,然后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树状图清晰定义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头脑风暴加科学方式梳理出解决方案的细节,利用VIA提供的各种有趣的材料做出原型设计,并邀请大家以用户和普通民众的身份来体验并提问以完成测试。时间来到了最后一天,26日上午各个小组进行了此次活动的成果展示,并回应观众们提出的疑问。四组项目创意各有特色,都起了非常有趣的名字,展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小组的四位成员分别是来自巴拿马、缅甸和中国,主题是为巴拿马的青少年开设一所Apple Academy, 通过参与规定课程外的创意活动,提高创新思维。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操场、咖啡馆、走廊都可以成为学习场所;这里的课程由学生在导师和学长的指导下自行设定,自己讲授;每位成员都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学习,这里的活动大多数是强调思考创意和动手实践。原型设计我们以乐高积木的方式搭出了校园场景,并用定格动画方式展示了我们的主要创意,展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述。和其他小组一样,我们也获得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们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但我们知道我们的方案还远远不够完善,雏形已经雕刻出来,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精雕细琢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真正将我们的想法付诸现实。

轻松愉悦的一刻

7月27日上午


NGO成员的独立参访时间,第一站就安排了参观我们向往已久的Google公司总部。感谢OCEF义工施丹和我同学Helen等人的帮助,我们得以员工亲友身份预约参访。2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湾区山景市的Google公司总部,这里离斯坦福很近,一样安静优美。施丹等带我们进入了访客中心,据说如果是集体访问,Google有专门的受过培训的员工担任义工进行接待,这次则是由施丹当导游。我们看到了公司发展历史大事记,安卓每一代的标志和配套玩偶,还有办公室模拟展示区。我们当然还体会了Google的领先技术,大家通过卫星地图互动屏寻找自己的家乡,看到了Google的VR眼镜、电话等,并得知可能会在园区内看到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当我们问到对Google的公司文化有何体会时,作为工程师的施丹提到这里有相当的自由,工程师可以在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管理者,每个工程师除了公司指定的项目外,还有相当自由的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就是个人兴趣驱动创新吧。Helen也提到Google的文化很包容,比如工作时间弹性比较大,很多同事带自己的宠物来上班,同事们肤色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甚至不乏变性人,没人因此大惊小怪。不过他们也提到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因为Google很重视结果。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Google的中心餐厅已经人头攒动了。美食品种真的很丰富,东西方荟萃,味道也蛮地道。我们了解到我们坐的大厅也是一个会议中心,Google的负责人会每周抽出一天在这里向员工介绍公司的最新发展动态,当然这里也可以搞一些员工活动、演出。午后的园区,小路两边都是休闲的Google员工,有人在悠闲地喝着咖啡,有人搭着帐篷在聚餐,有人在遛狗,正是这种轻松惬意的文化范围更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吧。走到著名的Google标志处,拍了集体照后,我们就不得不与施丹和Helen告别。等车来接的我们,晒着太阳,看着远山近水和天光云影,估计心里都在期盼中国不久的将来,一定也会出现更多这样充满创意氛围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和园区。

倍感幸福的一刻

7月29日一早


作为游客的我们,是否也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贡献,VIA用心地进行了安排。29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了步行前往Glide教堂,进行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为来教堂吃周末慈善早餐的人们制作早餐并提供服务。接待我们的是身材结实的Jim,他把我们引入到地下一层餐厅,和其他陆续来到的十几个志愿者汇合,这些人也是男女老少都有,职业也不同,和我们一样,都是通过网站注册来的。换好了工作服的我们统一听从Jim安排。不到5分钟,他就妥妥当当地把我们二十几位志愿者安排好了工作,并告诉了我们操作步骤。大致来说我们分为四组人,接待、备餐、传递、服务。我荣幸地成为整个盛餐的第一步,在不锈钢餐盘里面放入2块松饼和2个鸡蛋,后面的志愿者会继续放入一勺土豆泥,一块汉堡肉饼,水果等。除了我们,还有一些教堂的工作人员及有经验的志愿者在后厨帮忙准备和补充各种食品饮品。经过小小的磨合,7点整,早已等在楼梯上的用餐者步入餐厅,向第一位志愿者递上了餐券,第二位志愿者会询问是否是素食者,如果是,她会告诉我,我就给3块松饼,后面的志愿者就不提供肉饼了。头一批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早期的粤港移民,因为Jim会用粤语跟他们打招呼“早上好”,看来是老熟人了。这一大批人至少有200多人,我们一直手脚不停地忙碌着,差不多八点钟时人渐渐少了,接下来是一些相对年轻的无家可归人员,也是形色各异,有的甚至背着乐器和铺盖。根据Jim的示意,这些人反而只给1个鸡蛋,我猜想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更有能力自力更生吧。就这样,一批批用餐者来到餐厅,基本上都很有序,偶尔有人是没有提前领取餐券的,志愿者会请他们出去先领餐券再回来排队,Jim会严格地维护规则秩序。后来松饼没有了,主食改为白粥,盛多少,怎么盛,也是个技术活呢,Jim又来给我做了一次示范,他真是个好领导。几个小时下来,我们都浑身冒汗了。快9点半的时候,Jim宣布今天供餐活动结束,没想到我们一共为711人提供了免费早餐,回应他的是一阵欢呼。接下来,我们先清扫了整个餐厅和后厨区域,再坐下来享用慈善早餐,吃着糯软的土豆泥,新鲜的草莓,此刻的我们觉得无比幸福。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人在某些时候需要一定的帮助,这需要更多的人力所能及地想办法、出力气,这就是社会创新存在的意义和基础。


活动中这样值得回味的一刻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和OCEF义工Tina,张霖峰等的碰面沟通,林林总总的体验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每一个点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同时,每一个事件、场景或人物都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也将成为我们可以进行创新的对象或资源。只有当我们体验过,加上我们的思考,并发出疑问之时,才意味着创新可能随之而来。再次感谢心和基金会和VIA,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创新之旅。希望这次活动,成为我们创新之路上的一次心灵和思想补给,激励我们继续砥砺前行。


目前为止,OCEF为900多所乡村学校捐赠图书50多万册,并建立图书室。直接资助中小学生近五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受助学生中有近700名最终得以进入大学深造。仅2015一年,即有2679人次获得助学金,191名大学新生获得奖学金,13名教师得到资助,近300名教师接受了阅读培训,1000多名学生受益于网络课堂,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暑假夏令营,10多所学校的校园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由OCEF义工为农村学生编辑的《乡村少儿》杂志发行了1300册。

微信号公众号:OCEF

 

义工快讯2018年6月号 Volunteer Newsflash June 2018

OCEF义工快讯2018年6月号(总第71期)

各位义工朋友:

本期快讯迎来一群“星星”——不论是OCEF的老员工,还是地区活动的热心人,或者在山区为孩子们奔波的协调员,他们汇聚成OCEF今天的风景!另外,我们邀请您参与问卷调查,对各部门的工作给与评价,让我们知道您对OCEF各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我们做得更好!这次问卷的所有的问题都是选择题,每个部门两个问题,您可以只回答关于比较熟悉的部门的一两个问题。问卷链接:https://www.wjx.top/jq/25455211.aspx

助学快讯

特殊项目部为四川马边县袁家溪中心校二毛牛村小幼儿班购置价值2300元的玩具、绘本和玩具柜,捐款人是成都飞行树蒙台梭利儿童之家。与上海极致公益合作,为云南金平县马鞍底乡中梁小学提供价值3.2万元的特殊项目资助,包括多媒体、图书等。黄荣捐赠“箱庭疗法”配套用具给甘肃会宁县丁家沟乡,供买书、学习之用。资助会宁县头寨子镇中心小学书柜。审核通过四川宣汉县三桥中心校课桌椅和宣汉县土黄镇三胜中心校宿舍床项目,两个项目均由捐款人Wu Song定向认捐。

助学金部 卓韵宝走访山西广灵,与当地协调员一起开展春季发款。发款结束后,拜访了大同市政协副主席王剑辉。广西项目专员胡敏青到融水县开展2018年春季助学金资助款发放,并对新申请学生进行家访。

图书项目部四川达州万源县白沙镇荆桥铺小学校捐助500册图书和九个班级图书角书架,并完成花园俱乐部八所学校的捐助反馈。河北邢台东户小学的社区图书角项目正式启动,OCEF为12个社区图书角配书共800册。该项目通过前期报名、实地走访筛选,选择12户学生家作为“社区图书角”,每户人家至少覆盖10位学生。邢台桥西学区为这些社区图书角量身定做书架,OCEF捐助图书,由此让每个社区图书角周边的孩子回到家里能有书看,也希望由此促进改善乡村社区的阅读氛围。5月中旬,捐款人印先生走访邢台洛东小学后,给学校的学生们写了信,学生们收到信后,又纷纷给印先生写了回信。

《乡村少儿》非常欢迎拥有以下才能的义工们加入:1.对儿童心理有研究,理解小学至初中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对栏目策划、文字内容提供专业意见;2.有编辑经验,能进行文章编审,针对孩子的文章,帮助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3.能写稿件,内容包含艺术类、心理类等,均针对小学至初中生,文章内容简单轻松;4.平时有闲余时间,可以对微信群、邮箱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有意者可添加微信号“knockturnalley”,或访问ocef.org/email给“关于义工/become volunteer”发送邮件。《乡村少儿》期待你的加入,和乡村的孩子和老师们一起成长!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手工输入,简化流程,IT部和会员及捐款人服务部近期对捐款的流程做了一些改进。我们会就新的捐款处理流程提供培训。目前特别需要更多有责任心的海外义工参与会员及捐款人服务部的工作。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请访问ocef.org/email给“关于义工/become volunteer”发送邮件报名:1.英文读写流利;2.有一定空余时间、方便上网;3.是OCEF注册义工(如果不是,请访问ocef.org/joinus注册)。

6月份,乡村夏令营项目组的工作更加紧张,也更加活跃。中学组确定了活动大主题——雕刻时光,志愿者们以周为单位,围绕“感知生活”、“感知自然”、“感知艺术”三个小主题,分别展开了有趣的活动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动嘴、动笔、动手和动脑,并从第二周开始,还打算进行兴趣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小学组的活动则是以著名的“绿野仙踪”这个奇幻冒险故事为蓝本,志愿者们将通过阅读、电影、运动游戏、艺术、科学实验等不同的活动安排,带领同学们认识新的自我,发现不一样的家乡,以及探索全新的世界。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夏令营的志愿者项心愉帮忙设计今年的营服。正面的灵感来自于2017年一位中学生晨读时的照片,背面添加上了年份与夏令营的届数。希望未来这一设计得以延续,可以被当作纪念品一届届地收集保存起来。项心愉今年会继续参加暑期支教夏令营。

地方动态

6月9日,芝加哥分会在Vernon Hill开展助学义卖,这是大芝加哥地区举办的第四届义卖活动。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志愿者们已经在义卖群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十八个物资收集点分布在芝加哥地区各个市镇,以方便大家捐赠。玩具、厨房用品、家居装饰、自行车等等,短短一个月时间,收集到了约两百件捐赠品。因为场地及运输原因,义卖现场只接受小物件,但这并没有妨碍大家捐赠大型物件的热情,通过微信群、eBay、Craigslist等平台,健身器材、割草机等大型物件的义卖也进行得非常顺利。除了捐赠品,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筹款。有义工早早为义卖预订场地并支付了费用;有义工带着孩子制作了各类点心、果汁在现场义卖;有义工把回国做讲座的报酬全部捐作义卖款;有义工购买了满满一车的义卖物品;还有义工在义卖结束后又带着孩子在火车站卖柠檬汁。6月9日当天,先是下雨,后来又艳阳高照,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在现场,义卖的同时还不忘向购买者介绍基金会的工作。太多感人的小故事,让参与义卖的每一个人都备受鼓舞!截至目前,收到的义卖款已经超过$2500。目前大家正在讨论,希望建立一个合适的平台让义卖成为日常活动。

成人义工:张秋莹、谢雪娟、郑春玮、丁红兵、Daisy Liang、杨璐、永恩、李萍、鲍旻昕、Zee Wang、胡建虹、亚冰、林霖、周少群、尹媛、Annie Shen、Helen He、Helen Yuan、Annabel Yang、Ping Hu、朱梅、杨蕊、沈中、Christina Tu、Yongjun Zhang、黄瑞平、Yao Chen、李丽、吴向春、陈雁玲、张凤霞、李可。小义工:Max Wang、Michael Ling、Zhihana Liu、Xuefeng Bai、Alex Bai、Isabelle Chen、Chloe He、悠悠、Will Liu、Roy Liu、Olivia Qian。

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图书馆捐赠六千多册二手图书,大概有两吨多重。义工孙国良、王晟渊、小薇和女儿、蔡波恩、程威、范从越、黄荣和爱人、卓韵宝等人齐心协力,于6月9日将这些书从周家桥街道图书馆拉到OCEF在上海的理书大本营——傅家玫瑰圣母堂。

OCEF之星

贵州织金县赵德琴杨泽举夫妇,务川县刘毅,四川蓬安县何荣:又到了助学金发款反馈的季节,作为OCEF的协调员,他们总是认真地执行助学金部的会议精神,及时、详细地进行扫描、反馈,使得捐款人能够全面、清晰地了解受助学生的近况,他们是基金会助学金项目的基石。

马南,骨干义工,这几年回归后主要精力都投在了支教夏令营的活动中,今年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做筹备,从招募、两轮面试、角色安排、组织学习、活动设计、到最近的物料采购、培训准备,事无巨细地张罗着,虽然之前她上过义工面对面,但本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义工之星。

Daisy Liang,芝加哥小组元老级义工,早在2006就参与了“求学路,助学行”图片展的宣传活动,也是每年芝加哥义卖活动的骨干主力成员,每年都在自家设立接收站并到现场帮忙一整天。今年主动担任义卖的总负责工作包括筹备,现场义卖到金额统计。在她的领导下,今年的义卖活动成功地突破了预定的目标。

每一年芝加哥助学义卖活动,义工鲍旻昕都带着女儿悠悠顶着烈日卖柠檬水与甜点,为我们的摊位吸引了许多顾客。今年因为悠悠上课时间冲突未能参加,特地另选周末在社区专门为OCEF摆摊义卖柠檬水并做宣传。除此之外,鲍旻昕还利用Craiglist义卖大件物品。鲍旻昕不仅热心参与芝加哥当地的活动,还负责每年的“小红包、大爱心”募捐活动。

吴向春是芝加哥义卖活动的最初提倡与组织者,不但每年自己掏钱向主办方租用场地摊位,而且义卖当天早上八点就来现场布置,一直坚持到晚上现场收拾整理,真是又出钱又出力。杨蕊从2015年第一次义卖开始,就是我们的超级销售明星,与吴向春一样每年都是从早上一直坚持守摊到晚上,不管风吹雨打。

 

编辑:王琦(Kikie)                                                                               排版:汤柏

 

 

【理事会换届选举】第十五届理事会选举投票开始

新闻动态


根据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章程和理事会换届选举流程,第十四届理事会于2017年10月5日至10月15日期间根据《理事候选人资格审查规则(2015年)》对OCEF第十五届理事会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并进行投票表决,批准通过13位被提名人的候选资格。

OCEF第十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和简介请见下方。


为了OCEF和我们致力于帮助的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敬请所有基金会会员参与选举,请投出您宝贵的一票。


为了帮助大家对候选人有更多的了解,您可以随时通过在线投票系统了解每一位候选人的简介以及对OCEF工作的问答。具体投票流程如下:


1、捐款人如果自2015年10月31日至今累计捐款达200美元,请通过OCEF捐款系统参与选举。您使用OCEF捐款系统的账户和密码登陆后,首先点击“更多信息(1对1,选举等)”,根据网页上方的提示提交会员申请或参与投票。您在OCEF捐款系统登记的电子邮箱,就是您OCEF捐款系统的账户。如果您不记得密码,请访问捐款系统,点击“用电子邮件发给我新密码”。


2、注册一年以上、服务达100小时的义工请通过OCEF人力系统参与选举。请使用您的义工号码和密码登录后,根据网页上方的提示操作,申请成为会员或直接参与投票。如果不记得义工号码或密码,请点击“忘记了密码或用户名?”找回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3、投票截止日期为2017年10月29日。关于选举流程和详尽信息,请参见选举公告


4、会员资格条件请参考 《理事会批准通过关于改进会员制的若干事宜》


我们衷心地希望更多的OCEF捐款人和义工成为会员,积极参与投票和OCEF事务。如有任何疑问,请尽快联络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感谢您对OCEF助学事业的支持!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OCEF第十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及简介

缪玉亭

(Tina)

女,广东人,化学工程师。1992 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5 年获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3 底加入OCEF,在OCEF20年期间担任过多项不同的负责人职务。曾任基金会第五届副会长,2001 年暂离,2003 年重回基金会,2004 年初创建北加州分会,2004 至 2005 年间担任北加州分会前两届会长,2005 至 2007 年间担任 OCEF 第九届副会长分管募捐工作,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主席,2007 年底至2013年十月任海外人力部主管,2012 年 7 月重建北加州分会并担任会长,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担任OCEF 第十三届会长。现居三藩市湾区。

沈中

男,江苏人。1991 年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学士学位。94 年赴美留学,   获北伊利诺大学经济及计算机硕士。2007 年 8 月加入基金会从事 IT 方面的工作,08 年任 IT 组组长,自第十届开始连任理事至今。现居芝加哥郊区。 负责带领团队完成了 Joomla 新网站搬迁,OCEF 人力系统,在线报销系统以及资助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新的资助系统已于 2014 秋季面向捐款人开放,其中包括新增的高中生1对1资助。 今后几年,希望继续通过完善改进 IT 提高 OCEF 的效率,给捐款人提供更好的反馈服务。

桂红宁
(Ellen)

女,江苏人。1995 年取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计学士学位。1998 年成为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会员。2001 年取得密歇根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有两年的会计和七年的 ERP 软件工作经历。2009 年底加入 OCEF 财务组,主要从事报表编制和单 据审核的工作。2013年11月(第十三届)起连任基金会理事至今。现居科罗拉多州。

陈世仪
(Patrick)
男,理事会成员、财务组副组长。1997 年加入基金会, 1999 - 2001任基金会休斯顿分会秘书长,2006 年初开始担任财务长。2001 年(第七届)至今连任基金会理事。结构工程师,成长于香港。在工程公司工作。1991、1992年任全美华人协会休斯顿分会会长。
蒋莹莹

女,1996 年赴美留学,2002 年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2002 年成为基金会会员,曾在募捐组和会员与捐款人服务组工作。2003 年底加入基金会理事会,自第八届开始连任理事至今。2004 年底回国,现任职北京。目前主要负责基金会国内财务工作,任财务组副组长。

吴赣
(八号)

男,浙江人,1998 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自 2005 年起,曾在图书组和监察组工作, 2010 年正式成为义工,2011 年担任特殊项目组组长。2013年2月(第十二届)起连任基金会理事至今。现在北京工作生活。

杨浩

男,四川人,200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系,2009 年在 Rice University 获得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 - 2011 年在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 年至 2013 中在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工作,2013 年 7 月至今在 University of Arizona 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 年加入 OCEF,主要从事会员和捐款人服务工作。2011年11月(第十二届)起连任基金会理事至今。

张霖峰

男,山东人,现居三藩市。199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艾奥瓦州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任论坛组组长,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任网络募捐小组组长,2013年11月至今任募捐部主管,2013年7月至12月任北加分会副会长,2014年1月至今任北加分会会长。2014年11月起任基金会会理事至今。

张冰君

女,北京人。 2013年3月加入OCEF,主要工作是负责更新网站信息,后担任网站组长。2014年加入休斯顿取信小组并负责组内协调工作;加入休斯顿分会理事会担任秘书长 ,2017年离开休斯顿所以停止取信组和休斯顿分会的工作。上一届理事会成员。现居北加州湾区。今后几年希望可以对OCEF网站进行比较大的优化调整,做更专业的网站宣传 。同时希望可以促进基金会的管理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熊兰瑛
(含冰)
女,四川人。2008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得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2004年加入OCEF,参加过特殊项目组、国内图书组、监察组、秘书组和中国事务协调委员会的工作,2009年至2011年曾任中国事务协调委员会副主席和基金会理事。2011年6月因家庭事务离开OCEF,2014年10月回归基金会,负责网络课堂试点项目,2015年1月开始乡村幼儿发展项目的探索工作。
沈苇 女,兰州人。在上海获得城市规划本科学位后,2001年来到美国求学,后成为软件工程师。2011年1月加入OCEF,担任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并和网络课堂、乡村少儿、图书资助和中国事务等其他部门共同工作。现在在犹他州生活工作。
林霖 女,福建福州人。1993 年获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1995年赴美留学,1997年获南达科他州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并在同年与先生一起搬到芝加哥,在摩托罗拉担任软件工程师至今。1998年加入OCEF,1998年至2005年期间担任第五,六,七和八届OCEF理事会理事。自2004年起负责大芝加哥地方组工作,2011年1月至2012年底担任LBMC 副主席。2015年初开始代理LBMC主席。
方玮娅
女,陕西人。2004年加入基金会。曾担任过副会长, 中国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助学组组长,特殊项目组组长,基金会理事等职位,现任监察组组长。秉承螺丝钉精神,哪里需要去哪里。“没什么大追求大理想大能耐,但愿意尽自己微薄之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义工快讯2018年5月号 Volunteer Newsflash May 2018

义工快讯





OCEF义工快讯2018年5月号(总第70期)

各位义工朋友:

春夏之际正是出游好时节,在义工的陪伴下,乡村教师们来到首都,而另有义工深入乡村学校监察,这期快讯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他们各自的感受。


助学快讯


助学金部完成2018年春季助学金发款审核和提交。2018年春季共资助初中、小学生912人,高中生1206人,总资助款为1995790元。本季度在24名义工的参与下,为2118位学生和45位协调员采购图书2280余册,共花费47258.21元。

义工马南、刘秀和捐款人印先生一起走访邢台图书项目点学校,参加了洛东小学的传书活动。活动结束后,印先生为洛东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英文原版绘本故事,也和孩子们做了互动交流。刘秀随后走访邢台的其他项目点学校,了解各个学校的图书项目开展情况,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走访东马小学社区图书角的申请家庭。贵州遵义市溪水县大屋小学收到OCEF捐赠的500册图书、三台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展了传书活动。基金会为广西和宁夏三所学校采购新书1550册,并向河北、贵州、河南几所小学捐赠阅读护照。五一期间,来自山西广灵县西宜兴小学的八位老师在北京义工张月逸的陪伴下,参访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自然博物馆和天安门,品尝了北京的特色美食,两天半满满的行程,老师们表示收获很大。

  • 王旭东:国家博物馆有助于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青铜器里的爵、鼎等的区别。自然博物馆中人的由来,人体的奥秘,恐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时,我将能更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讲解!
  • 孙海英:参访国家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的环节对教学有帮助。“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通过参观学习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在上课时可以给我的学生们做更加形象生动的讲解。
  • 刘海东:参观国家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对教学很有帮助。在国家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实物,而且有解说员的讲解,许多实物更加深刻地印入我们的脑海,这样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能更加细致地给学生描述出课本上学到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教师的崇拜。
  • 梁菁菁:参观国家图书馆,感受书籍带来的宁静,感受静心读书的轻松,没有任何的干扰……这样读书的感觉很惬意。这个环节让我觉得学生在阅览室读书和在班级里读书的不同。所以,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阅览室必须要和图书室分开,而且阅览室是每个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要有,这个对学生很重要。

教师组审核通过湖南安仁县罗玉红、江西遂川彭小花和郭鑫萍三位老师的代课教师资助申请。

5月24日,卓韵宝和监察部义工王丰、张月逸一起走访山西大同广灵县。下面是王丰和张月逸就此次的监察走访活动写的分享:

  • 王丰:我这短短两三天的感觉是除了一小部分村小中小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基本都能便捷地供学生取阅,部分学校校长提出冬天会有校服被褥保暖的问题需要我们支持。软件上,师资待遇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希望我们的远程教学可以在这方面有所补充。我走访的家庭中,所有的孩子都定额定期拿到了我们的资助上学,有部分学生的成绩非常出色,可以冲刺一本。同时感觉困难家庭的负担依然很重,需要我们更多关注。最后,感觉广灵的这些孩子们还是非常幸运能有OCEF的支持,并遇到我们非常热心善良的卓老师、张老师和两位协调员老师,他们在基层花了大量时间东奔西走、查访调研。为了孩子们,老师们为基金会节约开支,做了许多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繁琐细致的工作,让第一次做义工的我深受感动!
  • 月逸:这次去广灵走访了四所学校,并应王维校长的邀请和四、五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互动活动。我的感觉有几条:第一,除了捐书,捐书人的参与对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为有效。特别是有着不同职业背景和经历的志愿者,跟孩子们分享一下读书对个人的影响或分享一下自己在大千世界的有趣见闻,也能带动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捐书成为契机,借交流帮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会有更大的收获。第二,碰到好的校长和愿意辅导孩子阅读的老师,就帮助他们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建图书室要宁缺毋滥。除了建图书室,还要有定向辅导和交流,建立义工和学校的对口关系,提高帮促的有效性。第三,教师在学龄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再聪明的孩子若无人启发,在放羊式的生活中长大,恐怕长成珍珠的可能性是极渺小的。提高教师的眼界和水平应该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基金会的工作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多投入一些。

特殊项目部为四川特殊教育学校资助音乐和美术教具,总资助金额为9003元,由Everest Pines Foundation定向认捐。5月中旬,OCEF资助四川省阆中市解元乡中心校三个幼儿班的教学用品和益智玩具都悉数收到。

还有一个月春季学期就要结束啦,5月,不少义工老师在国外放假期间、出差路上和旅游途中坚持通过网络课堂给乡村孩子们上课;很多执教音乐课的远程志愿者们还积极配合学校排练欢庆六一儿童节的表演节目;九年级的英语老师们更是全力为学生们即将面临的中考出谋划策。除了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们打开视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学校排忧解难也是我们的责任哦!

经过4月份到5月初严格的二轮面试,2018暑期支教夏令营筹备组完成了志愿者招募工作,共38位志愿者入选,包括来自美加、欧洲、澳洲的海外留学生、华人,以及OCEF资助过的大学生、代课教师,国内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还有几位往届夏令营的志愿者。虽然大家年龄跨度很大,背景各不相同,但是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准备。目前通过微信和第三方公益平台在进行有关乡村教育、夏令营活动设计、与孩子相处之道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并开展进一步的活动设计。同时与校方负责人保持紧密沟通,获取了更多学生的需求和信息,我们力争继续举办一届更有创意且更贴近乡村少儿的夏令营活动。


OCEF之星

张月逸半年多来三次走访广灵,策划和实施了教师培训项目之——“北京之约”。八位老师在北京的两天半时间里,她一个人全程陪同,为了让老师们出行便捷,提前为老师们都办了公交卡。梁老师晕车厉害,她就和梁老师一起骑车往返参访景点。5月24日,她又和卓韵宝、王丰一起再次走访广灵,了解广灵的项目开展情况。

张晶朱亚旭两位老师分别自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开始在甘肃省会宁县翟所中学执教网络英语课。三年下来,初一就结识的那批学生们还有两个星期就要中考啦。屏幕外眼泪汪汪,视频里笑着和同学们说几次“再见”,希望大家能全力发挥,考入理想的高中,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王琦(Kikie)                                                                               排版:汤柏






 

登山助学 理想插翅| 记录OCEF Hike4Kids 2017盛况

新闻动态



大合照

❖ 活动由来

2013年,OCEF(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北加分会举办了第一届Run4Kids跑步助学活动。桐优家庭基金会 (Tong You Family Foundation) 的创始人吴国平先生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活动信息,他主动联系OCEF,经过详细询问并了解基金会的历史和一线助学项目的详情以后,吴先生欣然为北加分会的活动捐赠3000美元,用于资助山西广灵的贫困学生。因此次活动,吴先生与OCEF结缘,几年来为OCEF捐款超过7万美元。


除了资助OCEF的助学项目,吴先生看到义工们出钱出力举办了几次大规模的地方活动以后,提议每年捐款支持北加地区的宣传活动。就这样,从2014年开始,OCEF在吴先生的资助下组织了Hike4Kids登山助学活动,并承诺100名登山者以外每多一人参加,桐优家庭基金会就多捐赠100美元。从2016年起吴先生还承担了登山的场地费、保险费和许可证等等所有费用。


❖ 历年的Hike4Kids活动简介

2014年Hike4Kids吸引了约190人参加,募款9000美元;2015年约有250人参加,募款15000美元;2016年约有300人参加,募款金额达20000美元;今年人数达到370人,成功募款达到目标金额25000美元!





❖ 今年的Hike4Kids活动记录与感谢

OCEF举办的Hike4kids是一个集登山、烧烤、儿童游戏、助学图片展为一体的大型户外活动,老少皆宜,适合全家参与。每年都在秋季举行,去年考虑到雨季来的早,还因此推迟了一周时间,活动时间变更导致很多注册了的人员无法参加。因此,2017年的活动提前到9月24日在Garin Park举办。开始发帖的时候注册人数不多,只有70多人,负责人在各个群里发动大家到微信群里扩散、群发,很快就发展到250人、400人、甚至450人!因为许可证上的人数要求,负责人只好截止报名。


湾区华人周末都是特别的忙,买菜,运动,送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才艺班。很多参加者都是特意抽空赶来支持我们。 有个东湾的组织,同样是周日在三谷搞年度庆祝活动,负责人们周六已忙到周日的凌晨一点, 当天还是参加了我们的Hike4Kids活动,因为他们觉得我们的登山助学活动很有意义,也要为慈善出一份力。有一位参与者,一早过来帮着烤串,还带来大盘食物,下午再赶回家给儿子办生日party。


Hike4Kids登山活动包含一顿非常丰盛的午餐,食物全是由义工采购、加工,在家自制或在活动场所现烤、炒、烧、煮、切、剪等。先从采购说起,饮料、面条、饺子、肉类、香肠、水果、蔬菜、零食等分派给各个义工,分头到最好最优惠的商店购买。然后各种肉类由义工各自领回家加工。负责串羊肉的义工,提前一晚到有串羊肉串神器的朋友家里,一同串好了几百串羊肉串;五花肉切片,牛仔骨腌好;鸡腿、鸡翅洗净腌入味……各种家庭自制的食物(potluck)不但成品出色,更是数量可观,因为是准备400人左右的午餐!卤蛋是6打,卤好剥壳切半。 擅长做面食的义工带来大盘大饼、肉龙、豆包。西兰花是整箱地买,切好洗净,烧好,再加入小胡萝卜,既美味又好看,色香味俱全!负责大盘鸡面的义工更事先预煮好10磅的鸡腿肉,10几磅面条,一大盆小胡萝卜,一大盆土豆,一大盆洋葱,全部带到活动场地再用大平底锅现场炒面,他怀孕的妻子也一起连夜加工,把家里的所有炉子,餐盒全派上了用场。



周日的早晨,早早来到场地,大队义工早已干得热火朝天;还有很多来宾,到签到处登记完,马上就抢着干起活来。桌子、椅子、烧烤炉、烤串炉、相册支架、横幅……各人分工选地儿摆好,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义工们忙得不亦乐乎。

助学图片展示一直是Hike4Kids活动的重要宣传途经,义工们一到场地就把所带来的图片支板一一打开,把事先打印好的捐款用途反馈资料、过去一年的资助数据、图片,分门别类排版、张贴;并把支板按顺序排列在通往爬山的必经之路,好让所有登山者都能读到此次活动的意义,并由此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负责签到登记的美女义工全程都守候在注册台前,不仅没有时间登山,连午餐也只是趁少人的时候匆匆跑到餐台前简单挑几样,然后又赶紧跑回注册台。她们的工作内容是每一位来宾的登记、用餐方式、签署免责声明,以及现场捐款、纪念T-shirt的购买、二手电脑捐赠等等。几个义工是连着几小时连轴转,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准备食物的义工就更辛苦了。烤肉区没有树荫,炽热的太阳和火热的炉火把人烤得生疼生疼。还要一刻不停地翻着烤肉,一不留神就会烧焦烤糊。几个小时下来,差点没把自己也烤熟了。烤完这些肉,大伙儿也没歇着,转战到另一边帮忙烤羊肉串。烤羊肉串也是技术活,得有耐心,急不得。通常是旁边等的人直流口水,烤的人好容易烤熟一批,就被一抢而空,自己是一串也吃不上。



大部队去登山之后,几位留守人员立刻升炉开烤,50磅牛仔骨,烤好后一块一块用剪刀剪开;100多根烤得金黄金黄的香肠,一片一片切好;35磅鸡翅、30磅鸡腿,先焖煮到半熟,然后烤香,外焦里嫩;10磅五花肉,烤出油来,香气四溢。切水果的也不轻松,14个大西瓜、25个哈密瓜,逐个切成小薄片。事后整理场地的时候,和切西瓜的义工聊天,才知道好几个义工自己根本连一片水果都没吃到!



上午10点多,登山活动正式开始了。登山组义工拎着路标指示牌走在最前面,我自告奋勇也拎了一个,开始觉得没啥,越走越重;为了防止前面的登山者走错路,他们还得赶在队伍的最前方。说实话,我平时也是常锻炼的人,这样拎着一个路标急走3英哩的山路,第二天大腿、手臂隐隐觉得酸痛,想到他们下午大太阳下再登山一次将路标收回来,不知道第二天有没有要翘班修养一下? 我快步走在队伍中间,看到大部分家庭都是拖儿带女来参加,有一些往年见过的熟悉面孔;有的还推着婴儿车,甚至背着婴儿背袋。帮忙拍照片的摄影师辛苦地跑前跑后,登山的过程给各式各样的登山者留下了倩影。




儿童区更是五彩缤纷,欢声笑语不断。有义工给孩子们带来了例牌的拔河比赛和跳绳游戏,大人小孩玩得不亦乐乎;有义工提前买好各式气球做water balloons和animal balloons,还有画纸、折纸等游戏,提前学会做animal balloons,给孩子们增添了无限乐趣。



活动尾声,OCEF给长期服务10年以上的义工、2016年捐款超过5000美金、累积捐款超过10000美金的VIP捐款人颁奖。


后,义工、捐款人们纷纷为受助学生讲一句劝勉鼓励的话,录影发给山区的孩子们。


所有的义工,无一不是刚到就不遗余力地抢着干活;有些来宾朋友们同样帮了一天的忙,留到最后一刻,还抢着帮义工们清洁现场,搬运杂物等等,直到下午四点多。



本次Hike4Kids活动,是我们迄今为止举办过的最大规模的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是因为许多人的无私奉献,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义工们,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活动。以下是需要特别感谢的OCEF义工和来宾名单:

 

阿勇、阿莲、包晓莉、Cherry、Jessie Chen、Myla Chu、Chris Cui、Ellen Gan、 贺园莉、胡冰冰、胡芳琪、胡欣、季永梅、金惠青、李晗、李亚宁、李雪义、李丽、李燕、刘冠男、刘强、刘赞雄、卢启堂、罗鹏魁、Qing Meng、缪玉亭、钱晖、Jeff Qiu、商永磊、施丹、夏天、万英、Alice Wang、Ray Wang、武文娟、徐咏梅、许汉卿、Anna Yang、杨巧丽、杨筱青、Cathy Yi、Pondian Yuen、张戈卉、张霖峰、张明斌、张冰君、Steve Zhang、赵磊、周琦、祝凯、朱鲜芙、朱伟、Charlotte Zhang、Tim Zou,以及很多义工的亲朋好友。很多来宾也是看到有事情就挽起袖子一起来做,在这里一并感谢大家!



特别感谢桐优家庭基金会(Tong You Family Foundation)此次通过OCEF举办的Hike4Kids活动捐出25000美金,一半用于为代课老师和支教老师提供生活补助,另一半用于资助OCEF的高中生助学项目。

❖ 捐款去向

历年Hike4Kids活动筹集的捐款已资助了7位代课老师。他们分别在山西、宁夏、山东等地,相比公办老师的2000多元人民币工资,代课老师工资多不足1000元人民币,OCEF资助这些老师每人每月600元人民币。湖南西坪小学地处湘西大山深处,属于完全小学,学生全是留守儿童 。由于经济落后,年轻老师不愿意到这里任教,一直由几位55岁以上的老教师苦苦支撑着。附近一所村级完小比这所小学规模大一倍多,因老师后继无人,渐渐衰败下去,现已荒废,四分五裂成了农民的菜地。更要命的是,附近五个行政村合并为三个行政村,人口3000多,只剩下这一所村级完小。如果西坪小学也黄了,意味着方圆几十公里大山里的孩子就不能就近入学了。OCEF通过开展Hike4Kids活动,先后为该校15名接力支教老师提供生活补助。今年该校已经招到3名支教老师,OCEF将继续为这些老师提供补贴,希望通过这种接力支教,给孩子持续提供良好的教育。每位受助教师都有义工负责跟进,及时交流,保持沟通,不仅有电话或网络上的集体讨论学习,而且每年选取几名老师参加面对面的教学培训。OCEF通过为身处教育前线的乡村老师们提供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乡村的教育事业。


去年Hike4Kids活动筹集的捐款资助了26名山西广灵的贫困农村高中生,全部为女生,大多是孤儿,或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因病致贫或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经济状况极其困难。OCEF每年资助每名高中生350美金,其中一名特别贫困的学生资助金额是1.5倍。OCEF将继续资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




❖ 各方反馈

吴国平先生谈到桐优家庭基金会与OCEF的合作时曾说过:“我们在硅谷这边也资助了不少的慈善组织,但是很多组织的善款使用效率并不高。他们的CEO、高层管理人员很多都领颇高的薪水,钱捐进去有时候看不到具体的效果。OCEF这样一个以义工为主的组织,通过自己的义务付出,大大降低了运营费用,使得捐款能够更有效率地帮助到贫困学生读书,非常难得。” 回头看本次活动午餐费用由来宾自带食物和chip-in餐费解决,很多义工出钱出力,采购、加工、运输,自掏腰包准备大量的食物带来(如图里的卤蛋和豆包大饼等等),有义工买了几大箱水和十几大瓶饮料不报销,有义工腌制了30磅大鸡腿带来烤好后捐了出来,那么大份量的大盘鸡面也是义工自制和捐赠的,儿童区的气球,水球和折纸等等也是负责这项活动的义工捐的,负责人还在追着他们报销呢。大家这么做,就是为了把募得的捐款最大程度地用在帮助贫困学生和支持代课老师、支教老师上。

 

记得我去年初刚刚加入OCEF的时候,读到一位义工以下的一段话:“每走访完一家后,那家的孩子就抱出一只鸡走在我后面,我当时以为是彝族的风俗,也没问为什么。我第一天走访了12个学生的家庭,最后回学校的路上就是12个孩子每人抱着一只鸡跟在我身后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着。到了学校,孩子们全把鸡送到了我住的房间,我才明白那是送给我的礼物……” 瞬间,山区孩子的质朴渲染于纸上。当地贫困家庭对我们义工付出的支持帮助,对OCEF雪中送炭的助学金资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能用他们最珍贵的财富——一户一只鸡来表达。

 

昨天又看到另一位义工发在朋友圈的评论:“经常看到文章描述去西藏什么地方旅游然后灵魂得到净化,其实我每次读OCEF义工和协调员的故事都能体会这种净化灵魂的感觉。当你还在计较一事一物的得失,却看到境况更差的人坦然地把助人和奉献当成与生俱来的责任。读这些故事会看到真实的农村,真实的人,没有华丽的美工图片,没有哗众取宠的标题,没有煽情渲染,在沉重的现实中有种纯净轻盈的力量,带你向上,走向光明和希望。”

 

作为捐款人、受助者和义工,表达以上的感受,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基金会,一个主要以义工为主的慈善组织,这是授至OCEF最大的勉励,赠予OCEF最高的赞美。


作者:胡冰冰

视频:徐咏梅,Ray Wang

摄影:徐咏梅,Jeff Qiu,武文娟,Alice Wang,缪玉亭,阿莲

编辑:郑菲

微信编辑排版:莫雅媛




关于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 简称 (OCEF)于1992年创立,为美国联邦税务局认可的501(c)(3)免税的非营利组织。OCEF是一个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独立民间慈善机构,其唯一宗旨是促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专注于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以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基础教育。OCEF主要依靠义工运作,超过95% 的善款都用于资助中国乡村教育。二十五年来, OCEF的运作费用只占募捐款的 5%以下。


   

页 41 总共 79